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若幹意見 (市委〔2003〕11號)
時間: 2003- 06- 23 11: 06 來源: 瀏覽次數:

市委〔2003〕11號

(2003年5月21日)

  為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實現市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按照省委工作會議提出的“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真誠合作、實現雙贏”的總體要求,市委、市政府就全麵主動接軌上海,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提出如下意見:
一、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重大戰略意義
1、杭州要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必須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現代城市發展,已經從單一城市發展模式向城市帶、城市群發展模式轉變。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城市群之一,尤其是上海經過改革開放所集聚的巨大輻射和帶動能力,正在成為中國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的龍頭。杭州作為長江三角洲南翼的區域中心城市,必須主動接軌上海,更好地融入長江三角洲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杭州的綜合競爭力。
  2、杭州要在全省發揮龍頭、領跑和示範作用,必須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的合作與交流。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和省會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杭州在全省改革開放中發揮龍頭、領跑和示範作用。杭州要引領全省發展,必須通過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不斷增強綜合實力,提高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麵的帶動能力;必須立足產業和區位優勢,在上海、江蘇與我省交流合作中起到橋梁紐帶作用,發揮自身的集聚和輻射功能;發展省會經濟,強化省會城市的服務功能,不斷鞏固、提升杭州作為長江三角洲南翼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3、杭州要加快對內對外開放,必須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麵對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新機遇,杭州必須實現全方位的開放,在加快內生型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拉長外向型經濟這條“短腿”。杭州要學習蘇州招商引資的經驗和辦法,借助上海國際大都市這個招商引資的平台,依托浙江民間資本充裕的優勢,以內引外、以外促內,加速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全麵提升杭州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4、杭州具有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優勢和基礎。杭州與長江三角洲城市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化相通、經濟相融,各方麵聯係非常密切,形成了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人文基礎。杭州充分利用文化、環境、人才等方麵的有利因素,通過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使旅遊、環保、軟件、女裝、餐飲等產業具備一定的優勢,形成了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產業基礎。杭州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運行體製、創新企業機製,具備了市場運行、產權清晰的體製和機製優勢,形成了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體製基礎。近年來,杭州在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方麵,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高、合作成效不斷顯現,形成了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工作基礎。
  二、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
5、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根據中央關於建設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區經濟帶的戰略部署,按照省委提出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立足特色優勢,聯動、錯位發展,全方位、寬領域、高起點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實現產業互補、市場互通、資源互用、體製互融、政策互聯,形成杭州與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區域共同發展格局,推進長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進一步提高杭州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6、基本原則:
———重在發展,實現雙贏。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要著眼於區域的整體發展,促進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世界級的城市發展帶。杭州應注重在長江三角洲城市間的競爭與合作中求得持續快速發展,實現雙贏。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堅持以市場為先導、企業為主體、中介組織為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政府要積極搭建平台,為企業參與長江三角洲的合作與交流創造條件、營造環境。
———立足特色,錯位發展。充分發揮杭州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比較優勢,找準杭州在“長三角”的位置,充分發揮自身特色,揚長避短,形成與上海以及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優勢互補和聯動、錯位發展。
———拓展腹地,協同聯動。杭州要注重杭州灣小三角區域的協同發展,形成以錢塘江為軸心的杭州灣產業帶,加強與省內城市及皖南、贛東北的交流合作,鞏固和拓展經濟腹地。
———突出重點,有序推進。以思想觀念接軌為先導,以產業、市場、體製接軌為重點,突出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大膽探索,有序推進,把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主要領域、重點工作
7、規劃共繪是主動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前提。杭州要認真學習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在城市發展規劃方麵的經驗,從以上海為龍頭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重要一員和長江三角洲南翼區域中心城市的高度,重新審視和修訂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既要對接上海城市發展規劃,也要和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規劃相呼應,使杭州有機地融入長江三角洲整體發展之中。在規劃共繪中,既要體現長江三角洲區域整體意識,更要突出杭州城市的優勢與特色;既要重點考慮國際風景旅遊城市性質和文化名城特色,又要突出省會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區域中心城市地位與人才集聚和創新高地、現代製造業基地等功能。近期重點做好交通建設、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等規劃的對接。
  8、交通共建是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基礎。要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融入長江三角洲的步伐,逐步實現城際快速軌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網絡與上海的全麵接軌。2005年完成滬杭高速公路拓寬工程,盡快規劃建設杭州江東工業區至上海浦東的滬杭高速公路二通道。加快杭徽高速公路、杭千高速公路和05省道新淳一級公路的建設,打通杭千高速與杭金衢高速和江西景德鎮高速公路通道,使杭州在接受上海輻射的同時,增強對安徽、江西的輻射。積極配合省有關部門做好滬杭高速鐵路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2010年前建成滬杭高速鐵路,形成40分鍾城市圈,發揮同城效應。強化京杭運河(杭州段)的航運功能,加快杭甬運河建設,著手規劃建設京杭運河(杭州段)第二通道。在實施杭申線與黃浦江接軌的同時,重點規劃建設杭蘆線,實現與上海蘆潮港的接軌,抓緊建設已納入杭州港總體規劃的餘杭仁和、崇賢、臨平三大港口。爭取與省、嘉興市三方聯合開發乍浦港,使杭州直接獲得一個出海港口。在積極爭取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與浦東國際機場在客運、貨運上的聯合,進一步完善機場基礎設施配套,力爭申請批準為一級口岸等方麵做好工作,形成接軌上海、貫通全省、連接四鄰、便捷暢通的開放式大都市交通網絡。
  主動配合省裏,與上海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探索建設綜合性或專門的公共信息交換平台,加快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聯網建設,實現社會信用數據庫的資源共享;建設旅遊信息資源聯網服務係統,開展2010年上海世博會高速網絡係統與虛擬展示係統的前期研究,實施地理空間信息係統(GIS)資源開發與合作前期試點,盡快促成兩地衛星電視頻道相互落地。
  9、市場共享是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重要途徑。利用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要素市場,發揮杭州體製和機製優勢,把上海的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商品流引入杭州,使杭州成為上海要素流的重要吸納地。
  製定必要的扶持辦法,從上海引進外資銀行來杭設辦事處,爭取內資銀行業務總部或地區總部遷入杭州。杭州商業銀行要積極爭取到上海、江蘇設立“窗口”,鼓勵杭州非銀行金融機構引進和創新金融產品。製定與上海產權交易接軌的相關政策,探索長江三角洲統一的交易法規體係,建立異地投訴維權網絡,使杭州產權交易市場成為全省乃至長江三角洲產權交易主要場所。鼓勵杭州民營企業收購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國有產權,同時推出一批企業在上海產權交易市場掛牌交易,吸引外地資金參與杭州企業改革。
  利用我市人才基礎較好的條件,吸引上海高等院校、中科院上海分院及各類科技院所來杭建立科研基地,推動科技孵化和成果市場化、產業化。建立我市企業、科研院所與上海科技市場聯係製度,定期交流各類科研成果。各區、縣(市)的科技園區要以項目為載體,與上海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協作關係,把杭州建設成既承接上海輻射、又帶動長江三角洲及周邊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的集散地。充分發揮杭州信息產業優勢,與上海、南京共同建設信息樞紐及擴散源覆蓋長江三角洲的綜合信息網,建立長江三角洲信息交互網,健全社會化信息服務管理機製,開展各種信息服務。
  10、產業共興是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支撐。突出杭州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第一、第三產業與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形成互補和聯動,第二產業借助上海提升檔次,形成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集聚中心和企業製度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麵向上海市場的農副產品標準化生產加工基地,加快農產品綠色通道建設,為杭州農副產品進入上海市場創造條件。采取多種形式吸引上海的工商企業來杭投資農業,興辦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農產品深度加工,發展生態觀光休閑農業,推進杭州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軟件設計、通信兩大優勢產業以及機械、電子、食品、紡織四大支柱產業和醫藥、化工兩大主導產業。積極鼓勵發展汽車零部件、新型建材、通訊設備、集成電路、光傳輸材料、家電、女裝、現代中成藥等產業,對接上海和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特色產業。
  加快實施“旅遊西進”戰略,堅持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並舉,把發展國際旅遊放在首位,通過與上海、江蘇合作,建立旅遊資源、網絡、信息、市場等共享機製,吸引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遊客,並依托上海吸引國際遊客來杭旅遊。吸引上海、江蘇旅遊企業來杭州參與旅遊項目開發,拓寬旅遊市場空間,並依托上海這個國際旅遊目的地和現代化服務設施,把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黃山名山串珠成鏈,聯手打造黃金旅遊線,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業的協調發展。2006年休博會要“整合資源,開放辦展”,重點邀請上海、江蘇共建休博風情園。以舉辦2006年休博會為契機,積極支持和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多途徑、全方位做好休博會與世博會互動、互補。積極引進上海先進的流通業態和經營模式,擴大兩地間商品流通。
  11、環境共保是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重大戰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必須遵循生態規律,杭州要堅持環境立市方針,早日爭創生態城市。加快西氣東送接納工程的建設步伐,促進“長三角”大氣環境質量的好轉。要與蘇州、無錫、嘉興、湖州共同整治京杭大運河,特別是要抓緊啟動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治理與開發,改變運河水質。抓好江東、臨平兩大工業區及各區、縣(市)工業園區環境保護規劃的製定,加快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特別是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的建設步伐,鞏固和深化“創模”工作成果,合力整治環境汙染。
  要加大千島湖和三江流域生態保護力度,最大化地利用千島湖水資源,把“長三角”生態建設轉變為符合市場規律的經濟行為。
  12、招商引資是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突破口。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學蘇州”活動,全麵學習蘇州在招商引資方麵的理念、思路、舉措、政策。充分利用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國內外大企業和研發中心集聚的優勢,想方設法吸引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來杭投資,使杭州成為先進的製造加工基地。利用上海“世博園”建設企業搬遷的機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杭落戶。要對產權交易、旅遊開發、交通建設、科技成果等領域的招商資源進行整合,通過上海乃至整個長江三角洲聯合,實現招商一體化。要開放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創新融資形式、拓寬融資領域、降低融資門檻、放寬市場準入,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地資本進杭。要把上海當作招商引資的“橋頭堡”、“主陣地”,利用休博會、西博會、浙洽會等活動,抓好招商引資工作,變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為招商優勢。要以落實責任製為抓手,強化政府招商。以開發區和新城區為主戰場,強化園區招商。重點是以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為主力軍,強化企業招商,以民資引外資,在招商引資上走出一條新路。
  13、人才和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是接軌上海、融入長江三角洲的重要內容。實行《杭州市人才居住證》製度,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優勢,吸引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各類高級人才來杭工作,形成人才資源共享平台。借助上海的人才培訓模式、培訓教材和培訓師資,加快人才培養和人才資源開發,建立稀缺人才培訓互動機製。挑選優秀中青年幹部對口掛職鍛煉,主動從觀念和思維上與上海接軌。培育發展人才中介機構,逐步形成政策協調、製度銜接、市場一體、服務貫通、資源共享、利益一致的人才開發新機製。進一步加強和上海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大力開發合作辦學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充分利用上海的教育資源,積極爭取引進上海市重點高校來杭投資辦學。加大教師培訓工作力度,不斷拓寬與上海的合作範圍,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和上海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學科研活動,不斷提高杭州的教育水平。
  14、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是接軌上海、融入長江三角洲的有效平台。學習上海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積極利用上海人力、財力資源,發揮杭州曆史文化、旅遊文化、物產文化優勢,在文化創作、文化產業發展,尤其是在加快文化產品市場化運作上,要加強與上海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投資文化產品生產。依托杭州適宜文化創作的環境,吸引上海文化名人為杭州文化創作、策劃有影響的文化活動;借助上海這一中外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積極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提升杭州的文化品位。引進上海優秀文化經營人才和上海企業到杭州投資文化項目,鼓勵杭州的企業家到上海發展文化產業,探索通過委托、連鎖等管理方式,實現演出資源的共享和利益上的共贏。
  四、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保障措施
15、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首先是意識和觀念的接軌。要充分認識上海在“長三角”乃至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及其對“長三角”城市群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樹立主動服務、主動配套、主動接軌上海的意識。要虛心學習上海的全球眼光、戰略思維和高標準定位,認真借鑒江蘇接軌上海、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克服封閉、排斥心理,摒棄“大樹底下不長草”的觀念,樹立全局觀念、大局意識,以大氣開放的心態,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做好“大樹底下好乘涼”這篇文章。
  16、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是一項事關杭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係統工程,我們要把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作為全市的重點工作來抓,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製。各區、縣(市)和市直各單位要站在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高度來審視和考慮本地本部門的工作,並結合實際製定相應的實施辦法,把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工作落到實處。市委、市政府將對市直各單位和有關區縣(市)主動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工作進行督查、考核。
  17、建立機製,促進交流。要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之間建立完善交流、溝通、協調機製,定期開展與各城市尤其是上海、南京等城市黨委和政府領導層的互訪交流活動,加強溝通和了解。由市裏統一組織選派相關單位的局級幹部到上海、江蘇對口單位掛職,達到密切聯係、獲取信息、學習培訓的目的,各區、縣(市)也應選派幹部外出掛職。市直各單位要加強與上海、江蘇對口單位的聯絡,形成城市間的合作機製。進一步加強市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的建設,發揮其在招商引資、信息收集、對外宣傳方麵的作用;充分發揮群眾團體、行業協會、在上海和江蘇的杭州企業、杭籍知名人士的作用,多層次、多渠道加強與上海、江蘇的溝通聯係。結合杭州優勢產業,建設相關發展論壇,共謀發展大計。
  18、製定政策,營造環境。市直有關單位要聯合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及時研究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關注、研究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戰略,在明確合作領域和合作重點的基礎上,製定相應政策。學習借鑒上海和江蘇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政府服務的做法,強化第三輪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積極搭建企業交流合作平台,增強政府服務的主動性和規範性,盡快從審批型經濟轉變為服務型經濟,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使杭州成為投資創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