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批準設立臨安經濟開發區
9月19日,省政府同意,設立浙江省臨安經濟開發區。 區域範圍:東至餘杭交界處(汪家埠),南至青山水庫南幹渠,西至大園路,北至壁山腳下。總麵積6.1平方公裏。開發區的規劃必須納入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並依法辦理有關手續。
省政府批準桐廬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
8月31日,省政府同意桐廬縣部分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一、撤銷方埠鎮、橫村鎮,合並設立新的橫村鎮。新的橫村鎮轄50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徐家埠村。有關辦公房新建等事宜請按規定另行申報。二、撤銷洋洲鄉建製,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桐廬鎮。調整後,桐廬鎮轄55個行政村、12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地不變(富春路415號)。
省政府批準建德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
9月27日,省政府同意建德市部分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一、撤銷大同鎮、勞村鎮,合並設立新的大同鎮。新的大同鎮轄42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鎮政府駐古城山路52號(原大同鎮政府駐地)。二、撤銷乾潭鎮、安仁鎮,合並設立新的乾潭鎮。新的乾潭鎮轄46個行政村、4個居民區,鎮政府定址子胥路。三、檀村鎮更名為大慈岩鎮。 四、撤銷新安江鎮、鄧家鄉建製,其行政區域改由建德市政府直轄。同時,在此區域內設立新安江、洋溪、更樓3個街道辦事處,作為建德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一)新安江街道辦事處:管理範圍為原新安江鎮的部分行政區域(新安江、白沙、新蓬、黃泥墩、嶺後、梅坪、汪家、聯塘、江河、山河、橫路、外龍12個行政村,健北、康安、政法、康橋、麻園、府西、中街、三莊、菜市、保健、橋東、葉家、新林、望江、滄灘、上滄、電廠、嶺後、白沙新村、朱家埠20個居民區),辦事處駐菜市路23號(原新安江鎮政府駐地)。(二)洋溪街道辦事處:管理範圍為原新安江鎮的部分行政區域(下塘、方家坪、洋溪、朱池、上章、新華、幽洪、新宅、高嶺、上洋安、洋安、窯上、團結13個行政村,城東第一、第二2個居民區),辦事處駐複興街。(三)更樓街道辦事處:管理範圍為原新安江鎮的部分行政區域(桐子源、新街、淤堨、張家、駱村、後塘、胡岑畈、更樓、新市、黃嶴、五裏源、石馬12個行政村,更樓居民區)和原鄧家鄉的行政區域,共28個行政村、2個居民區,辦事處駐鎮前路。
省政府批準設立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
9月28日,省政府批複杭州市政府,同意設立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區的範圍為調整合並後的餘杭區良渚、瓶窯兩鎮,即原良渚鎮、瓶窯鎮、安溪鎮、勾莊鎮、彭公鄉,區域麵積242平方公裏,人口13.8萬。管理區在市政府的領導下,由餘杭區負責管理。成立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並掛浙江省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局的牌子。其管理職能是負責管理區範圍的文物保護、城鄉規劃、經濟開發、社會管理及其他工作協調與監督等,並受餘杭區委托,對良渚、瓶窯鎮實施管理。
省國土資源廳確認杭州市兩期易地有償保護基本農田意見
8月27日,省國土資源廳複函我市,同意我市與湖州市、上虞市、臨安市、建德市、桐廬縣和淳安縣簽訂的有關協議,將原杭州市市區4334公頃(6.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委托上述市(縣)有償代保,其中湖州市1333公頃(2萬畝)、上虞市1000公頃(1.5萬畝)、建德市667公頃(1萬畝)、臨安市467公頃(0.7萬畝)、桐廬縣467公頃(0.7萬畝)、淳安縣400公頃(0.6萬畝)。9月18日,再次複函同意我市與常山縣、江山市、龍遊縣簽訂的有關協議,將原杭州市市區2333公頃(3.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委托上述縣(市)有償代保,其中常山縣1333公頃(2萬畝)、江山市667公頃(1萬畝)、龍遊縣333公頃(0.5萬畝)。
杭州市人才引進辦公室更名為杭州市人口機械增長協調辦公室
9月3日,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將杭州市人才引進辦公室更名為杭州市人口機械增長協調辦公室。
我市開展第二次全市基本單位普查工作
9月4日,市政府同意市統計局等八部門《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市基本單位普查的通知》。普查的對象為200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本市境內所有法人單位及法人單位所附屬的產業活動單位,包括各類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和其他法人,及其所附屬的農業、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及其他產業活動單位。普查的內容包括各類單位的基本標識、主要屬性、基本狀態和主要總量指標。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01年12月31日。普查的調查年度為2001年。2001年9月底前為普查的準備階段,完成市、區、縣(市)、鄉鎮(街道)三級普查機構的組建、人員配備、經費落實、人員培訓、設備配置、宣傳發動、清查摸底等工作;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底為普查的登記、數據處理以及彙總上報階段,完成普查登記、普查資料審核彙總和數據處理以及市級數據上報等工作;2002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對普查資料的分析研究和開發應用以及總結表彰工作。
市政府同意杭州市精品小區整治轉製工作實施方案
9月14日,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房管局《關於杭州市精品小區整治轉製工作實施方案》。該方案確定:列入今年杭州市精品小區整治改造範圍的小區是:上城區彩霞嶺社區、下城區稻香園小區(南片)、江幹區潔蓮社區、西湖區曙光新村、拱墅區登雲新村。精品小區整治轉製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1、準備階段:2001年3月至7月底。主要工作是成立整治工作小組,製訂整治設計方案和整治進度安排,落實整治經費,做好整治的宣傳發動工作(目前這一階段的工作已基本完成)。2、實施階段:2001年8月初至10月底。重點抓好四個環節:一是徹底清理違章建築,保籠要統一拆除,外牆粉刷成統一顏色,徹底恢複小區自然風貌;二是加大小區綠化和景觀調整力度,創造“綠、靜、美、安”的小區居住環境;三是整治改造工作的實施要與體製轉換工作密切結合,盡可能為整治後的物業管理創造條件;四是區政府籌措的資金要及時到位,確保整治工作按計劃開展。3、驗收階段:2001年10月初至12月底。由市房管局牽頭組織精品小區整治改造驗收小組分次對整治工作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核撥整治經費。對驗收不合格的小區責令限期整改。對整治轉製先進小區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