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2003〕10號
(2003年5月30日)
為進一步加快和規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下簡稱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浙委〔2003〕5號)精神,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重要性以農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為主要形式的專業合作組織,是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為了維護和實現其共同利益,按照自願、互利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當前,加快培育和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是應對“入世”挑戰,加強農業技術、信息交流,提高農產品質量,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是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增強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是實現農戶與龍
頭企業對接,多形式、多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和銷售,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環節;是傳遞政府政策信息,加強科技服務,擴大相互合作,降低農產品經營和交易成本,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當前我市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把培育和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我國
加入WTO後加快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因勢利導,積極推進,切實抓緊抓好。
二、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主要目標。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要求,我市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現階段目標是:到2006年,全市建立300個專業合作組織,培育50個規模大、效益好、機製健全、管理規範的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和收入水平明顯提高。分年度具體目標為:
——2003年,通過明確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00個,帶動農戶15萬戶;培育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10個。
——2004年,通過各地的大力培育和發展,全市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30個,帶動農戶25萬戶;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達到30個。
——2005年,全市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70個,帶動農戶45萬戶;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達到40個。
——2006年,全市專業合作組織達到300個,帶動農戶60萬戶;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達到50個。
(二)基本原則。為實現上述目標,在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工作中應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原則。堅持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同類產品為紐帶、以合作服務為載體、以增效增收為目標。
2、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尊重農民意願,堅持加入組織自願、退出組織自由;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3、堅持因地製宜的原則。立足本地主導產業,體現地方特色,根據農民的合作要求和市場的消費需求,因地製宜,積極興辦專業合作組織。
4、堅持市場運作與政府扶持相結合的原則。既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依照市場機製運作,又要堅持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政策扶持,加快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和壯大。
三、加快發展專業合作組織的工作重點
(一)積極引導,加快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積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
1、鼓勵多主體創辦。
一是引導農民合夥創辦。發揮社會能人的作用,鼓勵有銷售渠道、生產加工技術、資金實力和一定拓展能力的能人牽頭,聯合農民創辦。
二是依托企業興辦。依托農業龍頭企業,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三是鼓勵基層農技推廣和供銷合作組織領辦,發揮其自身科技、信息和流通的優勢作用。
四是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舉辦。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雙帶”作用和地域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和種植傳統,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專業合作組織。
2、引導多形式發展。根據農民需求和自身實力,既可以發展鬆散型的專業協會,更要鼓勵和發展經濟利益緊密聯結的專業合作社;既可以發展生產服務型的專業合作組織,為農民提供低償或無償服務,更要鼓勵和發展產銷結合型和產加銷一體型的專業合作組織,為成員提供生產技術、加工銷售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實行二次收益分配。要根據產業特色和品種布局,鼓勵專業合作組織打破行政區域界限,跨區域發展。
(二)示範帶動,培育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要在加快發展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育一批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的要求:一是產品特色明顯。產品符合杭州都市農業發展方向,一般為優勢產業或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產品。二是帶動農戶麵廣。參加的社(會)員在100戶以上或帶動農戶在300戶以上,不僅能為農戶提供種子種苗、生產技術和銷售服務,而且與社(會)員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三是市場競爭力強。技術、資金、信息、政策等資源獲取能力強,生產的農產品品質優良,生產技術標準統一,經營業績顯著。四是運行機製健全。有規範的章程,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通過示範效應,推進全市專業合作組織上規模、上水平。
(三)加強管理,保障專業合作組織健康發展。要建立專業合作組織的確認製度。縣級及縣以下行政區域內的專業合作組織,由組建單位申報,由區、縣(市)農辦會同農業、林業、供銷等有關部門進行審核;市級和跨區、縣(市)的,由市農辦會同農業、林水、供銷等有關部門進行審核,並提出工商登記或社團登記的意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民政部門憑文件批複及時辦理登記。要加強對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市和區縣(市)農辦要抓緊製訂專業合作組織的示範章程,規範和明確專業合作組織的興辦條件、組織機構、運行機製、利益分配等基本要求,同時抓好典型示範。市和區縣(市)農業、林業、水產等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責,編製行業發展規劃、製訂行業生產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加強對專業合作組織的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各級供銷社是興辦專業合作組織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加強對本係統興辦的專業合作組織的指導。以經營者身份參與興辦專業合作組織的供銷社,要在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正確處理好與其他社(會)員的關係,堅持平等互利,確保專業合作組織健康發展。
(四)擴大合作,建立和完善市級農業產業協會。市級農業產業協會是實現專業合作組織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聯合的有效載體。圍繞我市六大優勢產業和五大特色產業,到2006年,全市建立茶葉、花木、蔬菜、蠶桑等10個市級農業產業協會。產業協會堅持“民辦、公助、黨領導”的原則,市政府給予市級農業產業協會一定資助,產業協會會長原則上由行業內生產、加工、流通企業的負責人擔任。產業協會要逐步行使采集並發布行業信息,協助編製行業發展規劃、行業生產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實施農產品推介和價格協調,應對貿易糾紛等職能。要對現有的市級農業產業協會進行整合和規範,使其真正發揮行業代表、行業協調、行業自律、行業服務等作用。
四、加大對專業合作組織的政策扶持
(一)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各級政府要把專業合作組織作為向農民傳遞產銷信息、實施扶持政策的主要渠道和網絡;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組織在市場調查、產業規劃、行業協調與自律等方麵的助手作用;各級農技服務部門要以專業合作組織為服務重點,充分發揮其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應用、產品結構調整等方麵的載體和示範作用。
( 二) 落實對專業合作組織的資金扶持。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支持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主要用於市級示範性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和先進專業合作組織的獎勵。各區、縣(市)和鄉鎮政府也要在財政支農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要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幫助解決專業合作組織的流動資金。
(三)依法減免專業合作組織的稅收。經工商登記的專業合作社通過向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和勞務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稅;銷售自產農產品及經其分級、整理、初級加工、包裝、加貼品牌商標等不改變產品形狀的農產品,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農業產品征稅範圍注釋》的範圍,免征增值稅;其興辦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符合稅法規定範圍的,按13%的稅率計征增值稅,收購免稅農產品的,憑稅務機關批準使用的收購憑證按收購額的13%計算進項稅額。
(四)給予專業合作組織用地用電和運輸政策的優惠。專業合作組織的臨時用地比照農業設施用地辦理,建設用地優先安排指標,其級差地租經批準後予以全額先繳後返。專業合作組織的種養業、農產品初級加工的用電,執行非普通工業用電電價。專業合作組織的農產品運輸享受杭州市“綠色通道”政策,憑核發的有效通行證在杭州市範圍內的公路免費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