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上城區民宗局以“非遺萬物生·文化煥新潮”為主題舉辦文旅融創沙龍,彙聚非遺傳承人、高校教授、民族代表人士、文創企業、文化主理人等20餘位代表,共商非遺技藝與現代產業融合創新路徑,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篇章。 
浙江城市學院教授、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智庫專家賽來西·阿不都拉在沙龍中談到,非遺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紐帶,能夠以富有人文色彩的方式有效促進各族青年的深度交流。她以2024年5月傳梭博物館“各族青年說非遺”活動為實證案例,介紹了13所高校的青年與新疆創業群體以艾特萊斯絲綢織造技藝、昆曲藝術、維吾爾族賽乃姆舞蹈等非遺項目為媒介,生動呈現“多元文化交融、石榴籽緊抱”的團結圖景。 在非遺技藝的現代轉化實踐中,知名民族服飾主理人龍譯景基於苗族傳統美學體係,提出傳統色譜與現代時尚的創新性融合方案,在保留民族文化識別性的同時實現審美當代性轉化。據介紹,他創建的服飾品牌已構建起傳統非遺與青年消費市場的審美連接通道,以服飾為載體推動苗族非遺文化在青年群體中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 區民宗局表示,將持續深化“文化認同+產業賦能”雙輪驅動模式,讓非遺文化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金紐帶”,繪就“各族兒女心向黨、石榴花開滿城香”的民族共融新圖景。 
|